林默三人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帽儿胡同,不久就拐进了雨儿胡同。这条胡同比帽儿胡同要宽敞些,青石板路两侧的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
\"到了。\"林默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向门楣上斑驳的门牌——雨儿胡同5号。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门楼上的雕花虽然褪色,但仍能看出昔日的精美。
林默抬手叩响门环,铜环撞击木门的声音在安静的胡同里格外清脆。等了半晌,里面才传来慢悠悠的脚步声。
\"谁啊?大清早的...\"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金先生您好,我们是军管会成分登记小组的。\"林默提高声音说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老人约莫六十多岁,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长衫,手里拄着一根乌木拐杖。他眯着眼睛打量三人,目光在林默的军装和小豆子的红领巾上停留了片刻。
\"进来吧。\"老人不情不愿地拉开门,转身往院里走去,拐杖敲在青石板上发出\"笃笃\"的声响。
院子里收拾得很整洁,正房门前种着几株月季,东厢房窗下摆着几个青花瓷盆,里面种着小葱和韭菜。老人领着他们来到堂屋,屋内陈设简单但透着雅致:一张红木八仙桌,几把太师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
\"坐。\"老人指了指椅子,自己则坐在主位上,\"老夫金世昌,不知几位小同志有何贵干?\"
林默取出工作证放在桌上:\"金先生,我们是来帮您家登记成分的。这是新政府的政策,每家每户都要...\"
\"成分?\"金老爷突然提高声音,拐杖重重地敲在地上,\"我家世代书香门第,凭什么要跟那些贩夫走卒一样划分成分?\"
堂屋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何雨柱皱起眉头想要反驳,被林默用眼神制止。
\"金先生,\"林默语气平和但坚定,\"现在是新社会了,成分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不管以前是书香门第还是贩夫走卒,在新社会都是平等的。\"
\"平等?\"金老爷冷笑一声,花白的胡子微微颤动,\"我家的地是祖上留下的,又没偷没抢!要划成分,就把我划成'地主'好了,我倒要看看,你们敢不敢把读书人往死里逼!\"
小豆子注意到老人说这话时,手指紧紧攥着拐杖,指节都泛白了。他环顾四周,发现西墙上挂着一幅《兰亭序》的临摹作品,落款是\"金世昌\"。
\"金爷爷,\"小豆子突然开口,声音清脆,\"您这幅字写得真好,比我们学校老师写的还漂亮。\"
金老爷愣了一下,神色稍缓:\"哼,倒是有个识货的。\"
\"您家一定有很多书吧?\"小豆子继续问道,眼睛亮晶晶的。
提到藏书,金老爷的表情明显柔和了许多:\"那是自然。我金家自曾祖起就藏书,虽经战乱,仍有三千余册。\"他指了指东厢房,\"那间就是书房。\"
林默捕捉到这个机会,顺势说道:\"金先生,您这样的文化人正是新社会需要的。我听说北平图书馆正在征集民间藏书,若是您愿意捐赠一些,不仅能保存文化瑰宝,还能获得'开明士绅'的称号。\"
金老爷眯起眼睛,目光在三人脸上来回扫视:\"你们这是...在跟我谈条件?\"
\"不是谈条件,\"林默认真地说,\"是给您提供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您捐书给国家,既保全了文化,又能得到政府的认可。\"
堂屋里安静下来,只听见窗外槐树上知了的鸣叫。金老爷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拐杖头,陷入沉思。
良久,老人长叹一声:\"罢了。我金家藏书,本就是为了传承文化。你们且说说,这成分到底怎么划分?\"
林默拿出登记表,详细解释道:\"根据初步了解,您家拥有土地但主要靠地租生活,按政策应该划分为地主。但如果您自愿捐出部分藏书,并承诺配合土改,可以申请评为'开明士绅',待遇会好很多。\"
\"开明士绅...\"金老爷喃喃重复着这个词,突然问道,\"若是评为这个,我的那些书...真能保存好?\"
\"一定能。\"小豆子抢着回答,\"图书馆有专门的古籍保护专家,比放在家里还安全呢!\"
金老爷的嘴角微微上扬:\"小娃娃倒是会说话。\"他转向林默,\"既如此,容老夫考虑几日。这些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林默理解地点点头:\"当然可以。这是登记表,您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到军管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