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入城(2 / 2)

林默微笑着对他们说:“走,我们一起去德胜门。”

一群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他们簇拥着林默和其他人,一起朝着德胜门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喜悦。林默和他的伙伴们也融入了这股人流之中,他们的步伐与人群的节奏融为一体,共同迈向那充满希望的目的地。

当他们终于来到德胜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欢呼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林默在人群中挤过,好不容易爬上了一处高台。他站在高台上,俯瞰着下方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展开手中的红色旗帜。那鲜艳的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格外夺目。

周围的人们纷纷被这一幕吸引,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林默身上。有人不禁发出惊叹声,为他的活力与激情所感染。

突然,一旁的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将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画面定格在了瞬间。林默那挥动旗帜的飒爽英姿,连同那鲜艳的旗帜一起,永远地留在了照片之中,成为了这一时刻最珍贵的记忆。

紧接着,小豆子开始将铜制五角星一一分发下去。一群孩子纷纷将五角星别在胸前,那金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在人们的胸前。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这欢呼声如同雷鸣一般,响彻整个德胜门。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仿佛这小小的五角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闷雷般的脚步声从鼓楼大街传来。青灰色军装组成的三路纵队踏着《八路军进行曲》的节拍行进,绑腿上的每道褶皱都笔直如线。当首辆美制m3坦克驶过时,许大茂突然从人缝里钻出去,把怀里的烤红薯塞进坦克舱口。额角贴着纱布的坦克手刚要推辞,少年已经蹿回人群:\"给密云老乡的!\"

\"同志!喝水吗?\"王大娘挤到队伍旁,举着葫芦瓢。走在最外侧的小战士脚步丝毫不乱,笑着摇头时露出虎牙:\"大娘,我们有纪律。\"话音未落,整个方阵齐刷刷向右看,两千双布鞋同时跺地,震得牌楼上的积雪扑簌簌往下落。

何雨柱不知何时攀上了城楼飞檐,系红绸的鼓槌上下翻飞。小豆子骑在许大茂脖子上挥舞红旗,两个十二岁少年叠起来才够得着大人的肩膀。林默仰头望着白鸽从正阳门振翅起飞,忽然被许大茂拽住衣袖:\"林默快看!那个兵哥哥的枪托上刻着五角星!\"

午时未到,细雪纷纷扬扬落下。许大茂军大衣肩头积了层薄雪,倒像披着银斗篷。他神秘兮兮地掏出口袋里的铜五角星:\"刚才塞红薯时,坦克手哥哥回赠的!\"林默接过还带着体温的铜星,发现背面刻着\"解放全中国\"五个小字。

东交民巷方向忽然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四辆装甲车引领着队列踏入使馆区,刺刀齐刷刷转向那些紧闭的铁门。比利时领事馆的百叶窗隙中,望远镜镜片反光频闪,却见解放军战士忽然集体转身,向着围观百姓敬礼——这一招把林默都看愣了,项链一会才知道这是上面特意安排:“要让洋人看看,谁才是四九城的主人!

鞭炮声突然在四面八方炸响。三个少年顺着人流涌向太和殿广场,许大茂反穿的军大衣在风中鼓成红帆。他们经过东交民巷时,看见穿灰棉袄的战士正帮粮店卸货,刺刀上挑着的不是子弹袋,而是两串红辣椒。

鼓楼下方,何大清正往临时搭的土灶里添柴。丰泽园的铜汤锅咕嘟作响,浮着香油花的蛋花汤香气四溢。\"这可是拿老汤吊的底,\"他舀起一勺金黄的蛋液,\"当年张大帅进城那会儿...\"

晌午时分,入城部队在鼓楼暂歇。何大清舀起浮着蛋花的滚汤,挨个递给席地而坐的战士:“新社会不兴钱,管够喝!”小豆子趁机把竹篾坦克塞给机枪手,却被副指导员拦住:“小同志,部队纪律不能收礼。”少年急得眼圈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