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深秋,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的梧桐叶像往年一样,随着秋风缓缓飘落,再次铺满了青砖地面。这一年,林默十五岁,他静静地站在西跨院的槐树下,目光落在那一片片随风起舞的黄叶上,思绪也随之飘远。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那枚已经有些褪色的“观礼执勤”纪念章,这是他参加大典时获得的荣誉,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然而,此刻的他并没有沉浸在回忆中,而是在思考着自己未来的道路。
“林默,想什么呢?”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打断了他的沉思。林默转过头,看到何雨柱正站在他身后,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他手里晃着两张纸,显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给林默看。
“看,我和爱国搞到了!”何雨柱迫不及待地说道,将手中的两张纸递给了林默。林默接过那两张盖着红章的纸,仔细一看,原来是参军报名表。其中一张已经被何雨柱填好了,而另一张空白的,显然是留给他的。
不远处,一个身影正紧张地四处张望,那是已经改名叫豆爱国的小豆子。他显然对这次行动有些心虚,生怕被大人们发现。林默看着小豆子,心中涌起一股感动。
\"柱子哥,爱国,你们真想好了?\"林默压低声音问道,手指在报名表上轻轻颤抖。
何雨柱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废话!咱们三兄弟不是说好了吗?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他拍了拍腰间别着的手枪,那红绸子已经褪色,却依然鲜艳。
林默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接过钢笔,在报名表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
“不过得瞒着家里,”小豆子压低声音,鬼鬼祟祟地凑过来,“我妈要是知道了,非打断我的腿不可。”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
三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然后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在暮色的掩护下,他们的笑声仿佛被夜色吞噬,只有彼此能够听见。笑声过后,他们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伸出手,在空中轻轻一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一周后的深夜,万籁俱寂,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梦乡之中。林默轻手轻脚地从床上爬起来,生怕惊醒了熟睡中的父母。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衣柜,拿出几件换洗衣物,又从抽屉里取出父亲送给他的钢笔和那本记满战术心得的笔记本。
他将这些东西一一塞进背包里,动作轻柔而迅速。背包里的空间有限,但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的回忆和梦想。收拾好行装后,林默最后看了一眼熟睡中的父母,他们的面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安详。
他默默地走到床边,将一封信轻轻放在枕边。信封上写着“爸、妈亲启”,里面是他对父母的歉意和牵挂。“爸、妈,儿子不孝……”他在心里默念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他强忍着不让它们流下来。
深吸一口气,林默轻轻地带上了房门,没有发出一丝声响。他的脚步有些沉重,仿佛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量。然而,当他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他的步伐变得坚定而有力。
火车站里人头攒动,挤满了送行的家属和即将开赴前线的战士。林默三人穿着略显宽大的军装,在人群中艰难地穿行着,寻找着自己的队伍。
何雨柱兴奋地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不时地和路过的战士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相比之下,小豆子则显得有些紧张,他不停地整理着自己的衣领,似乎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第三批志愿军新兵,这边集合!”一声粗犷的呼喊声在嘈杂的人群中响起。林默听到这声呼喊,心中一紧,他深吸一口气,正准备迈步走向集合地点,突然感觉到有人从背后用力地拽住了他的衣服。
林默猛地回头,只见父亲林振华气喘吁吁地站在他身后,额头上挂满了汗珠,双眼紧盯着他,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担忧、有不舍,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情感。
“爸……”林默喉咙有些发紧,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林振华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将一个用红绸包裹着的小盒子塞进了儿子的手中。林默接过盒子,能感觉到父亲的手在微微颤抖。
林振华用力地抱了一下林默,这个拥抱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力量和情感。林默能感觉到父亲的身体在微微发抖,他知道父亲此刻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活着回来。”林振华松开手,看着林默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说完,他转身快步离去,很快就消失在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火车的汽笛长鸣,仿佛是在催促着这些年轻的战士们踏上征途。林默站在原地,望着父亲离去的方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直到火车缓缓启动,林默才回过神来,他走进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车厢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年轻的战士们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则静静地凝视着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