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四九城的街道上,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暖意。街道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人们或匆匆忙忙地赶去上班,或悠闲地漫步街头,感受着城市的喧嚣与活力。
林振华和杨雪并肩走在去往单位的路上,他们的步伐不紧不慢,但都显得有些凝重。杨雪轻声问道:“先去建设局还是军管会?”林振华看了看怀表,回答道:“我先送你去军管会,然后再去单位报到。”
转过几条胡同,前门大街出现在他们眼前。这里已经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卖早点的摊贩们热情地吆喝着,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
林振华在一个卖豆浆的摊子前停下脚步,对摊主说:“老板,两碗豆浆,多加糖。”摊主应了一声,迅速盛好两碗豆浆,递到林振华和杨雪手中。杨雪接过热乎乎的豆浆,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然后小口啜饮着。豆浆的香甜在她的舌尖蔓延开来,让她感到一阵满足。
她的目光随意地扫过街对面,突然被一群正在张贴标语的工人吸引住了。那些工人动作娴熟地将一张张红色的标语纸贴在墙上,标语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建设人民新四九城”。杨雪的眼睛微微眯起,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些标语,然后突然压低声音对林振华说:“老林,你看那边。”
林振华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只见一个身穿列宁装的女干部正站在不远处,她的短发显得十分干练,动作也干净利落,一看就知道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革命。
“军管会宣传科的?”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杨雪点了点头,回答道:“应该是吧。我听说现在宣传处已经归军管会政治部直接领导了,处长还是从根据地来的老同志呢。”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喝完了豆浆,然后继续朝前走去。转过一个街角后,一座灰砖建筑赫然出现在他们眼前,门口悬挂着一块“四九城军管会政治部”的木牌,而在门口的两侧,还笔直地站着两名持枪的战士。
“就送到这儿吧。”杨雪停下脚步,整了整自己的衣领,然后对林振华说道,“晚上我可能会回来得比较晚,因为我需要熟悉一下新的工作环境。”
林振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然后从自己的内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杨雪,叮嘱道:“这是你的介绍信,一定要带好哦。还有,记住你现在的身份是‘从广州调来的宣传干部’。”
杨雪接过信封,突然笑了起来,说道:“放心吧,我可是老地下工作者了,这点事情难不倒我的。”
看着妻子走进军管会大门,林振华转身往建设局方向走去。他的步子迈得更大了一些,藏蓝中山装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括。
建设局所在的办公楼原是民国时期的市政厅,高大的罗马柱和拱形门窗还保留着旧时的风貌。林振华在门口整了整衣冠,刚要进门,却被门卫拦住了。
“同志,找谁?”门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脸上的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他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戒备。
林振华见状,赶忙从口袋里掏出介绍信,微笑着递过去,说道:“您好,我是新调来的规划科科长,林振华。”
门卫接过介绍信,眯起眼睛仔细端详起来。他那原本就不大的眼睛此刻更是眯成了一条缝,仿佛要透过这张薄薄的纸看到林振华的内心深处。过了好一会儿,门卫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一样,脸上露出了笑容:“哟,林科长啊!局长交代过,您来了直接去二楼会议室,今天有欢迎会呢。”
林振华谢过门卫,跟着他一起上了楼。在沿着楼梯往上走的过程中,林振华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楼梯扶手吸引住了。只见那扶手的油漆已经斑驳不堪,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脱落,露出了下面锈迹斑斑的金属。而在墙角处,还有一些未清理的蜘蛛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疏于打理。
林振华心里不禁感叹,的确需要好好整顿一番啊。他一边想着,一边快步走向二楼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