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研究所,加鲁特开始仔细思考在会议上听到的内容。
尤其是那几位从寰宇科工回来的董事,他们带回的消息可不简单。
“要真的和圣剑项目竞争……吗?”
加鲁特长叹一口气,拿起了桌上的技术文档。
既然公司同意了李延的计划,那么自己作为这出戏的主角,自然得好好表现。而作为项目总工程师,加鲁特很清楚,目前为止的雨燕是不具备和断钢圣剑二号机竞争的性能的。
而想要更进一步,就需要对雨燕的各项性能进行进一步分析,并且和断钢圣剑二号机的性能进行对比,确定优劣势后,再结合格拉克斯的技术储备,做出更进一步的决策。
和贪心的李听寒不同,加鲁特认为战斗机设计是妥协的艺术。自从战斗机这个概念出现以来,所有从既要又要的思想出发得出的设计,基本上只会有一个结局:一无是处。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的F35。一开始,F35项目只是为了替代海军陆战队的AV-8b,也就是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但是随着北约诸国,以及美国的海陆空军加入,这一项目逐渐变得臃肿而庞大。
原因也很简单,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空军的需求,是一种能够替代F16的多用途战斗机,正如当年F15F16的高低搭配一样,和F22形成高低搭配,也就是说,这一型战斗机要具备相当大的载弹量,并且还能执行对空任务。
海军的需求,则是替代那一票F\/A18,也就是说能在航母上正常起降。
而海军陆战队本就是为了替代AV-8,因此垂直起降,或者说短距起降能力是必需的,并且大小还能塞进两栖攻击舰的机库里。
陆军倒是无所谓空战能力,但是人家参与到项目里,是为了用F35替代A10这位老兵的,而A10那可是一架和空战两个字沾不上边的攻击机,换句话说,F35必须保证足够的对地攻击能力,还能在野战机场起飞,还得足够便宜,还得皮实耐造。
通俗一点讲,F35,或者说当年的JSF项目的需求,是需要一架具备强隐身能力,并且航程长,载弹量大,能执行标准制空任务,且可以在航母上弹射或者垂直起飞,机身大小能塞进两栖攻击舰,造价不能太高,还得有强维护性。
一个项目,一架战斗机一机四吃,就算拆了三个型号出来,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是人类工程学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但是,这势必导致了F35在诸多方向上有所不足,以一架五代机论,F35的最大飞行速度仅有1.6马赫,甚至不具备1.5马赫以上超音速巡航的能力。
在五代机空战中,最重要的就是超音速巡航能力,原因很简单,战斗机的速度越快,导弹的初始速度就越快,威胁性自然更强。一方面具备超巡能力,另一方不具备超巡能力,在空战能力上几乎是天堑之别。因此,在五代机空战中,F35将居于绝对的不利地位。
当然,本来F35的设计目标就不是进行五代机空战,但是谁叫该去进行五代机空战,夺取制空权的F22停产了呢……
有F35的“珠玉”在前,加鲁特可不会在雨燕这个【制空战斗机】上,犯那种低级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