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哲抬眼扫视四周,动作突然一顿,转回视线再次确认。
这时,霍哲才发现,吊篮上面挂着的马灯不知何时已然亮了起来。
那橘黄色的光芒,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柔和而温暖,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霍哲心中满是不解,缓缓站起身来,目光紧紧地盯着这散发着光芒的马灯。
他对着灯一番捣鼓,却没弄清它亮起的原因。
既不清楚这灯依靠什么燃料燃烧,也没看到定时装置之类的东西,更没发现认知中的高科技技术存在的痕迹。
唯一比较特殊的是,提起灯罩后,里面的火苗无惧风吹。看了半天也毫无头绪,霍哲便收回思绪,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反正有这神奇的灯,在这荒郊野岭总归是件好事。
霍哲靠在吊篮边缘,望着眼前的篝火,视线随后延伸至远方的大海。
天色已彻底暗下来,这里的天空很是异常,即便在这晴空万里的天气下,也不见一颗星星。这就致使一到夜晚,完全看不清大海方向的等景象,放眼望去,黑漆漆的一片。唯有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在寂静中悠悠传来,一阵接着一阵。
经过今日的观察,还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从早上到傍晚,都未发现这里有潮汐活动,完全违背了认知中一天两次潮汐活动的常识。但通过探查海滩冲刷物收集到的情况能够确定,此地是存在潮汐活动的,只是目前还不清楚此地的潮汐活动规律。对于这种从没遇过的情况,霍哲暗自在心中记下。
霍哲抬手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八点钟了。根据今天天亮的时间进行推算,距离天亮还有 10 个小时。而霍哲习惯每晚睡 7 个小时就足够,这样算来,现在还有 3 个小时可以用来处理一些其他事务。
趁着还有 3 个小时,霍哲决定以现有篝火的位置为基点,利用之前搬运回来的竹子、香蕉叶、藤条等材料,搭建一座简易茅草屋,以应对刮风、下雨、烈日暴晒等不利气候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虑到时间和材料都相对有限,霍哲已经在脑海中打好了腹稿。决定搭建人字形茅草屋(外形跟很多地区的守瓜棚相似)。这种茅草屋相对节约材料,结构简单,能够更快地完成搭建。而且霍哲搭建这种人字形茅草屋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这是儿时在农村,每年夏季农忙时必做的事情。
记忆中,每年七月(小暑之前),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搭建好这种简易的人字形茅草屋,为接下来的夏收夏种准备个能遮风挡雨的歇脚地。
时间不等人,说干就干。
“滋滋滋……”
“咔嚓……”
竹子与锯子、竹子与柴刀反复接触的声音不断的响起。
没过多久,霍哲在锯子、柴刀的助力下,完成了茅草屋搭建所需主体材料的准备工作。
随即,霍哲拿起矿工镐和柴刀,来到预先设计规划用于放置三角支撑骨架的位置,开始挖掘基坑。
人字形茅草屋的构造相对简单,主体框架由两端两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两三角形的顶部通过一根横梁连接,中部位置再配合适当的拉杆。
三者在藤条的绑扎下相互连接,组成简单且稳定的茅草屋框架。
矿工镐反复插入入土,不断传来:“滋---滋---滋!”的声音。
矿工镐的设计初衷是用来应对质地坚硬的物体,用来挖土的工作效率不高,虽然能轻松插入土中,但单次挖掘的土量很少。
不过好在需要挖掘的基坑不会很大,加上土壤被挖松动后可以借助柴刀来铲出来,总体进度还算不错。
大力出奇迹、慢工出细活、水滴石穿总。只要肯花时间去做,总有能做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