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激动得眼眶发热,正要叩谢,却见朱文正已转身走向沙盘,手中竹杖重重点在马六甲海峡:\"此次召你过来来,是为筹备真正的下西洋壮举。\"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终南学院的学员虽有学识,但实战不足。我命你在南洋基地开设讲武堂,将航海经验倾囊相授。\"
\"末将遵命!\"马和抱拳行礼,腰牌相撞,发出清脆声响。
舰队出发已经进入倒数日,朱文正于书房内再次接见马和。
马和凝视着海图上那蜿蜒向东的航线,指尖轻轻摩挲着标注目的地的那片陌生大陆,心中万千疑惑翻涌。
“殿下,我是看得懂海图的,咱们此次任务是下西洋,可为什么航线向东?”
朱文正拊掌笑道:“马和,你到中土后读了不少书,可读过张衡的《浑天仪注》?”
马和点点头道:“属下工于航海之术,天文是必修之课,自然是熟读于心的。”
朱文正道:“张衡在《浑天仪注 》中提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这一比喻描述天地结构为——天似蛋壳包裹大地,大地如蛋黄悬浮于天内 。”
“也就是说,咱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巨大的圆球,在圆球上,向东即是向西,周游一圈,还是会回到原点的。”
他抬眼望向朱文正,目光中既有疑惑又有探寻:“殿下,虽说依浑天之说,向东确可达西,但此去路途遥远,且从未有大明船队涉足过那片未知之地。”
他眼中满是担忧:“这……张衡的学说未经验证,这可靠吗?”
朱文正道:“学说需要验证,而验证需靠实践,这次下西洋也是实践的一部分,你只管放手去做,第一站就是在西洋大陆站稳脚跟,为下一步下西洋打好基础!”
朱文正道:“这片大地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我给你一万兵员,三万百姓,你到了那里,要站住脚跟,教化当地生番。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这几种作物,带回大明。”
“这条航线本王考察已久,常年西风吹拂,沿着西风漂流前行,顺风顺水!”
“西风漂流虽能助航,可一旦遭遇风暴或是偏离航线,后果不堪设想。再者,教化生番、寻找作物,谈何容易?那片土地上的民情风俗、气候环境皆一无所知,实在令人忧心。”马和提出新的疑问。
朱文正背着手,在屋内踱步,神情沉稳而坚定:“马和,我既敢将此重任托付于你,便早已权衡利弊。此次航行虽充满艰险,但大明若想开万世之太平,就必须迈出这一步。那片大陆物产丰饶,我们对其一无所知,而它对我们同样陌生。这正是我们的机会,也是大明的机遇。”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海面上点点白帆,继续说道:“至于你担忧的风险,大明的铁甲舰,配备最精良的航海仪器和武器装备,足以护你周全。终南学院这些人,都是精通天文、地理、气象的能人异士,随船队一同出发,为航行保驾护航。”
马和微微颔首,心中的担忧稍稍减轻,但仍有诸多疑虑:“殿下,那教化生番需以礼相待,以文化人。可若当地生番冥顽不灵,不愿接受大明教化,甚至对船队发动攻击,我们当如何应对?”
朱文正转身,目光如炬:“能以和平之法教化,自然是最好。但若他们不识好歹,胆敢冒犯大明天威,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明水师的厉害。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动武。我们此去,是为了传播文明,开拓疆土,不是为了杀戮征服。”
说罢,朱文正拿起桌上的画册,缓缓翻开,指着玉米、土豆、红薯的画像,神情庄重:“你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这个!这几种作物,皆是高产易种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