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炮中至少也得是加农炮用的才趁手。
红夷大炮、佛郎机大炮,简单易用好制作,画!
突火枪就这一个筒子,也配叫火枪?突火枪的下一个阶段是火绳枪,直接跳过。
火绳改燧石,燧发枪那么简单的东西,就不需要那么多人来摸索了,画!
制作标准件,车床怎么少得了?在蒸汽机制造出来之前,先把水力车床安排上,画!
天蒙蒙亮了,朱文正望着摊在地上的一张张杰作,满意的不住点头。
嗯!看来这制图手艺还没生疏,很不错!
谁能想到仅仅一个晚上,就会给未来的大明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朱文正凭借一己之力,将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强行拖进工业时代。
既然陈友谅留下了这么多的遗产,那么大明(吴)的工业化道路就从楼船场开始吧!
火药的配方比例朱文正已经做过调整,红夷大炮这种早期加农炮铸造也相对简单。
参知政事杨璟在朱文正的命令下,集中全城手艺精熟的铁匠,组建武昌枪炮局,依照图纸,采用轮班制,昼夜不停铸造红夷大炮,作为风帆战列舰的舰炮。
朱文正则亲自上阵,指导造船工场的老船匠们,对照“胜利号”,改进现有楼船战舰,使它抗风浪性、抗火炮后坐力和机动性大大提升,更适用于远洋作战。
朱文正不但重视海船的建造,对于内河所需的江船也颇为重视,建造了许多风帆炮艇,作为楼船巨舰的补充。
就这样,武昌轮船局也正式宣告成立了!
随着两大局的成立,武昌城内也变得热火朝天。
朱文正居中坐镇,朱文忠和周德兴主持轮船局工作,朱文英和杨璟主持枪炮局工作,五人各自分工,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经过几位老铸炮匠的连日摸索试铸,七日后,史上第一门加农炮诞生了!
相较于碗口铳,这门炮通体由铜铁混合铸就,身形更为修长,炮口较小,炮膛较大,整体呈纺锤形,看上去赏心悦目。
朱文英看着自己连日来的劳动成果,有些怀疑的问向杨璟:“杨大人,你看这……这是火炮吗,怎么和咱平时的火炮一点都不像呢?”
他叫来铸炮匠人,恶狠狠问道:“嘿!你小子懂不懂铸炮,你会看图纸吗,这确定没搞反吗?”
朱文英要来图纸,左看右看看不明白,索性破罐子破摔,道:“快去把大都督叫来,下午咱们在教场试炮!”
他疑虑的望着这个奇怪的大炮,对工匠道:“这可是大哥第一次交给我这么重要的任务,若是你铸错了样式,让我在大哥面前丢了脸,我可饶不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