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朱祁钰屏退左右,独自摩挲着案头那封来自瓦剌密使的书信,字迹虽已被他反复读过无数遍,却依旧令他心绪难平。
信中内容寥寥数语,却暗藏玄机:“三百死士,只为取一人性命,事成后永不犯边。”
窗外的夜风呼啸而过,掀起龙袍的下摆。
朱祁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当然知道这三百死士的真实目的——瓦剌大汗欲借刀杀人,除掉那位流亡在外、却始终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太上皇朱祁镇。而徐有贞的焦急与担忧,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
“陛下,徐大人求见。”门外小太监的声音将朱祁钰的思绪拉回现实。他迅速将密信藏入暗格,整了整衣冠,沉声道:“宣。”
徐有贞神色匆匆地踏入乾清宫,未及行礼便急切说道:“陛下,青瓦镇军情紧急,臣恳请……”
“够了!”朱祁钰抬手打断,目光如炬地盯着徐有贞,“徐爱卿,你可知朕为何不愿增兵?”
徐有贞一愣,额头上的冷汗滚落:“陛下,瓦剌狼子野心,若不及时遏制,恐酿大祸。”
朱祁钰缓缓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夜空中那轮残月,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徐爱卿,有些事你不必知晓。这三百死士,朕自有安排。你只需按朕的旨意行事,莫要多问。”
徐有贞心中大骇,却也不敢多言,只得诺诺称是。退出乾清宫后,他站在宫道上,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满是疑惑与不安。朱祁钰的态度太过反常,其中必有隐情。
而此时的青瓦镇,已是一片肃杀之气。李肃站在城头,望着远处那片漆黑的树林,握紧了手中的长剑。他刚收到徐有贞的密信,命他死守长城缺口。可看着城中寥寥无几的守军,他心中不免犯起了嘀咕。
“大人,锦衣卫到了。”一名士兵匆匆跑来禀报。
李肃转身望去,只见三百锦衣卫如鬼魅般涌入青瓦镇。为首的百户翻身下马,递上徐有贞的密信。李肃看完后,眉头紧锁。格杀勿论,这四个字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深夜,青瓦镇外的破庙中,三百死士正整装待发。为首的阿古达望着京城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一旦成功,瓦剌将再无后顾之忧。
“大人,有动静。”一名死士低声说道。
阿古达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侧耳细听。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他冷笑一声,抽出弯刀:“来得正好。”
锦衣卫与死士在青瓦镇外的荒野中狭路相逢。月光下,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阿古达挥舞着弯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锦衣卫虽训练有素,但死士们个个悍不畏死,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
李肃站在城头,望着这惨烈的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不明白,为何朝廷要对这些死士赶尽杀绝,又为何如此重视青瓦镇。但他身为军人,只能服从命令。
乾清宫内,朱祁钰静静地听着太监禀报前方战况。当听到死士与锦衣卫激战正酣时,他嘴角微微上扬:“继续监视,有任何消息,立刻禀报。”
夜深了,朱祁钰独自坐在龙椅上,思绪万千。他知道,这场戏必须继续演下去。无论死士成败,他都能从中获利。若死士成功,朱祁镇一死,他的皇位便再无威胁;若死士失败,他也能借此向天下人展示他保卫大明的决心。
而此时的徐有贞,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朱祁钰的态度让他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他决定暗中调查,一定要弄清楚这三百死士背后的真相,以及朱祁钰究竟在谋划什么。
青瓦镇的厮杀仍在继续,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黎明前的黑暗格外深沉,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无论是朝堂之上的权谋争斗,还是战场上的生死搏杀,都将在这一夜之后,迎来新的转机。而每个人的命运,也将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