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现在怎么办?这些老百姓估计是瓦剌那些人,要不要上报?(1 / 1)

长城惊变

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狠狠砸在古老的长城城砖上,溅起层层水花。

火药房前,血水与雨水交织,蜿蜒流淌,触目惊心。值守将领李肃握紧腰间佩剑,玄铁甲片缝隙间,冰凉的雨水不断渗入,寒意透骨,却不及他此刻心中的惊惶。

他蹲下身,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死去守卫脖颈处的伤口。那切口平整如镜,显然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刀法所致,绝不是普通流民能够做到的。李肃心中警铃大作,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大人!暗哨在西城门发现异常脚印,自城外延伸至火药房!”

传令兵浑身湿透,铠甲上还沾着泥浆,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脚印深浅不一,其中几处有明显负重痕迹,极有可能是携带兵器所致!”

李肃猛地站起身,金属护腕撞在城墙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望着远处在雨幕中若隐若现的烽火台,脑海中快速推演着局势。若是上报朝廷,自己戍守疏忽之罪必然难逃;可若瞒报,万一是瓦剌人的试探性进攻,后续大军压境时,自己更将成为千古罪人,背负万世骂名。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三个月前兵部侍郎巡视时的警告在耳边回响:“长城防线不容有失,否则军法处置!”

“把参与今夜防守的百夫长都叫来!”李肃突然下令,声音在雨夜里显得格外冷峻,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当五个浑身浴血的百夫长齐刷刷跪倒在地时,城墙上的火把突然被狂风扑灭,黑暗瞬间笼罩了一切,只听得见急促的喘息声和雨水冲刷地面的哗哗声,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说说,那些流民进城时可有异常?”李肃的声音仿佛淬了冰,透着刺骨的寒意。最年长的王百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发颤地回答:“回大人,那领头的流民自称是草原受灾,可他的靴子......靴子底几乎没有磨损,不像是长途跋涉的样子。”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心中,让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城墙上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雨水不断敲打着盔甲的脆响。李肃来回踱步,铁靴踩碎水洼,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

他的思绪如乱麻,想起三天前收到的密报,说瓦剌小王子也先正在边境集结军队;又想起上个月朝廷新换的首辅大人,最恨边关将领无事生非,若是上报,少不了一番刁难。权衡利弊间,他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把战死的兄弟妥善安葬,每家发二十两抚恤金,再从军库里拨两石粮食送去。”李肃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得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就说他们是巡查时不慎坠入山崖。”

“大人!”年轻的陈百户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这么大的事,为何不报?万一......”

“万一?”

李肃冷笑一声,转身凝视着城墙外的黑暗,“你以为上报了就能解决?瓦剌人若真想大举进犯,此刻必然还有后手。

我们现在上报,朝廷定会派钦差彻查,到时候长城防线兵力分散,谁来抵御真正的攻势?”他顿了顿,声音放软,“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守住长城,而非邀功请赏。”

陈百户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重重地点了点头。

雨势渐小,天边泛起鱼肚白。士兵们抬着尸体缓缓离去,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血腥与雨水混合的刺鼻气味。

李肃独自站在城墙上,望着东方破晓的微光,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防御计划:加派暗哨,严查过往行人,在城墙四周埋设拒马桩......他知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更大的风暴,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而此刻,那个带着史大娘逃脱的瓦剌青年,又将给这局势带来怎样的变数?李肃的目光变得愈发深沉,握紧了手中的佩剑,准备迎接未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