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监:有事启奏无事退朝(1 / 1)

太监: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金銮殿上,蟠龙柱映着摇曳烛火,鎏金匾额上的“奉天承运”四字泛着冷光。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拂了拂孔雀蓝织金蟒袍,尖细嗓音划破寂静:“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户部侍郎踉跄出列,官服下摆沾满泥浆:“启禀陛下!黑松林突发流民暴动,据传是瓦剌余孽煽动,已截断三处铁矿运道!”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明英宗朱祁钰原本倚在龙椅上的身子骤然前倾,腰间玉带扣撞出清脆声响。

“徐爱卿,你主管兵部,此事如何应对?”朱祁钰目光投向班列首尾。徐有贞整了整乌纱帽,眼角余光瞥见王振似笑非笑的神色,心中微动。半月前他刚往司礼监送了对羊脂玉如意,此刻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陛下,臣早有探报。”徐有贞踏前半步,蟒纹补子在烛光下泛着幽光,“这必是瓦剌脱欢与也先勾结,妄图夺回铁矿。臣请旨调神机营三万精兵,踏平黑松林!”

“且慢。”文渊阁大学士于谦突然出列,官靴重重叩击青砖,“黑松林地势复杂,贸然用兵恐陷重围。臣建议先遣锦衣卫查探虚实,再做定夺。”他话音未落,徐有贞已嗤笑出声:“于大人这是被瓦剌吓破了胆?三年前土木堡之变,若不是当机立断...”

“够了!”朱祁钰猛地拍案,震得御案上的镇纸险些跌落。他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想起父皇临终前“慎用火器,休生养息”的叮嘱,又想起徐有贞呈上的密奏中描绘的“瓦剌铁骑南下”图景,一时踌躇难决。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小太监跌跌撞撞闯入,额角渗血:“报...报!午门外有瓦剌使臣求见,说...说带着鞑靼大汗脱欢的亲笔信!”

金銮殿内顿时炸开锅。王振微微眯眼,想起昨夜徐有贞密信中“借刀杀人”四字,嘴角勾起不易察觉的弧度。他尖着嗓子道:“陛下,瓦剌反复无常,莫不是设下圈套?”

“且宣使臣上殿。”朱祁镇捏紧龙椅扶手。片刻后,一名裹着狐裘的老者被押解而入,怀中竹筒却死死护在胸前。当竹筒打开,泛黄绢布上的字迹让众人倒吸冷气——那赫然是脱欢的狼形印鉴,边缘还沾着暗红血迹。

“我主大汗有言:徐有贞私通兀良哈,伪造瓦剌叛书。”老者说着,从怀中掏出半块焦黑的信笺残片,“也先大人被囚京城,望陛下明察!”

徐有贞脸色骤变,额角青筋突突直跳。他瞥见王振袖中若隐若现的羊脂玉,突然福至心灵,高声道:“陛下,这必是奸计!瓦剌与鞑靼素来不和,如今突然联手,分明是想扰乱我朝!”

于谦却拾起信笺残片,对着烛火细看:“徐大人可知,这纸张质地乃是京城‘云锦斋’独有的洒金宣?三个月前,正是你购入了百匹此纸。”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朱祁镇的目光在徐有贞苍白的脸上停留片刻,又转向王振:“王公公,你意如何?”

王振垂眸思索片刻,突然扑通跪地:“老奴斗胆进言!此事蹊跷,不如先将使臣羁押,派锦衣卫彻查。至于徐大人...”他偷瞄了眼徐有贞攥紧的拳头,“为避嫌,也请暂避风头。”

退朝钟声响起时,朱祁钰望着空荡荡的金銮殿,耳畔还回响着徐有贞“冤枉”的呼喊。他摩挲着脱欢信中“血债血偿”四字,突然想起幼年时与也先互换玉佩的往事。殿外暮色渐浓,远处传来隐约的马蹄声,不知是哪路兵马正在集结。

而在京城大牢深处,也先突然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黑血。他望着头顶那方狭小的天窗,月光正缓缓爬上玉佩断裂处的狼形纹路。隔壁牢房传来使臣被押解的声响,他嘴角勾起一抹苦笑——脱欢,你终究还是来了。只是这棋局,远比想象中更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