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报,明朝来使者团了。他们有意者。是否让见(1 / 1)

报,明朝来使者团了。他们有意者。是否让见

晨光熹微,草原上的露水还未消散,也先的大帐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翻身下马,跌跌撞撞地冲进帐中,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慌:“大汗!大明使者团已到边境,声称带着求和文书,请求面见!”

也先原本把玩着手中的弯刀,闻言猛地起身,刀刃擦过案几发出刺耳的声响。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与疑惑,踱步到帐门前,望着远处扬起的尘土,喃喃自语:“朱祁钰这小儿,先前还死守京城,如今却派来使者求和?其中必有蹊跷。”

帐内,一众瓦剌将领听闻此讯,顿时议论纷纷。“大汗,这定是明军的诡计!”一位虎背熊腰的将领率先开口,“他们不过是想拖延时间,重整兵力罢了!”“可若是拒绝接见,反而显得我们心虚。”另一位谋士模样的人抚着胡须,眼中闪烁着算计,“不如先看看他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再做定夺。”

也先皱着眉头,沉思良久,最终大手一挥:“传我命令,准许使者团进入营地,但必须严加戒备。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与此同时,被囚禁的阿依娜也听闻了这个消息。她蜷缩在阴暗潮湿的地牢中,听到狱卒们的议论后,心中突然涌起一丝希望。“难道是陈友……他成功了?”她的眼神中燃起了久违的光芒,“若是大明使者能见到父亲,说不定会提及我,或许我就有机会出去了。”想到这里,她忍不住起身,在地牢中来回踱步,满心的期待与不安交织。

明朝使者团在重兵的“护送”下,缓缓进入瓦剌营地。为首的使者是一位年逾半百的文官,身着锦绣官服,手持明黄色的圣旨,神态不卑不亢。他们被带到也先的大帐前,文官整了整衣冠,昂首阔步踏入帐中。

“大明使臣拜见瓦剌大汗!”文官行过大礼,缓缓起身,从随从手中接过文书,呈递上前,“我皇体恤黎民,不愿战火再燃,特命臣送来求和文书,望大汗能以苍生为重,罢兵言和。”

也先接过文书,随意翻阅了几页,突然嗤笑一声:“求和?朱祁钰当真以为一纸文书就能让我退兵?”他将文书狠狠摔在地上,眼中寒光闪烁,“你们明军杀我族人,夺我土地,这笔账又该如何算?”

文官面色不改,从容道:“大汗息怒。此次议和,我朝诚意满满,不仅愿以金银布帛补偿,更愿开放边境互市,让两国百姓互通有无。如此一来,既免了刀兵之苦,又能让双方受益,岂不美哉?”

也先冷哼一声,正要反驳,却见那文官又从袖中取出一物,低声道:“此外,我皇还命臣带来一件大礼,望大汗笑纳。”随着他的示意,两名随从抬着一个精美的木箱走进帐中,打开箱盖,竟是一尊纯金打造的佛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帐内的瓦剌将领们顿时发出一阵惊叹。也先眼神微微一动,却依然保持着警惕:“哼,区区财物,就想收买我?你们还有什么没说的,一并道来!”

文官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大汗,我朝知晓您与令爱阿依娜公主之间的矛盾。此次议和,我皇愿从中斡旋,促成您父女和好。”

也先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是谁告诉你这些事的?”他猛地抽出弯刀,抵在文官的脖颈处,“你们竟敢打探我的家事!”

文官冷汗直冒,却强自镇定:“大汗明鉴,我等并无恶意。只是听闻公主心系和平,曾多次为两国之事奔走。我皇敬佩公主的胸怀,也希望能借此机会,化解您与公主之间的误会。”

也先沉默片刻,缓缓收回弯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放开我!我要见大汗!”熟悉的声音让也先和文官皆是一愣,阿依娜竟然挣脱了狱卒的束缚,冲到了大帐前。

“父亲!”阿依娜冲进帐中,看到也先的瞬间,泪水夺眶而出,“求您不要拒绝议和,不要再让百姓受苦了!”她又转向文官,急切道:“这位大人,陈友他……他还好吗?”

文官微微颔首:“陈将军平安无事,他在京城为两国议和之事,也出了不少力。”

阿依娜闻言,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一半。她又转身面向也先,扑通一声跪下:“父亲,女儿知道错了。可这场战争,已经让太多人失去了亲人,无论是大明百姓,还是我们瓦剌族人,都渴望和平。您就答应议和吧!”

也先看着女儿,心中百感交集。曾经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儿,如今为了一个汉人,为了和平,竟如此执着。他的目光在阿依娜、文官和那尊金佛之间来回扫视,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帐内的气氛陷入了诡异的寂静,谁也不知道,也先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而这份议和文书,究竟是和平的曙光,还是另一场阴谋的开端?阿依娜与陈友的命运,又将在这场风云变幻中,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