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酸雾杀机(1 / 1)

在林羽的精心维护下,山洞入口的岩壁披上了泥浆“岩甲”,有效抵御了酸雨的持续腐蚀。塑料棚顶则在树叶的补强下,继续为山洞提供遮蔽。内部的试验田生机勃勃,土豆和灰叶草提供了稳定的食物,工具也得到了妥善的保养。林羽在这片亲自开垦的家园中,似乎已经找到了与末世共存的平衡。

然而,末世的威胁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那是一个潮湿而闷热的雨后,山洞外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雨。雨水蒸腾而起,与空气中弥漫的污染物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更具威胁的灾害——酸性雾气。

林羽当时正在洞口附近整理物资,突然感到喉咙一阵灼热,随即猛烈地咳嗽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酸味,伴随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感。他立刻意识到,这并非普通的雾气,而是酸雨蒸发后形成的酸性雾气,它们比液态的酸雨更具渗透性,能够直接进入呼吸道,侵蚀肺部。

他立刻用随身的湿布捂住口鼻,试图阻隔这些有害气体。然而,湿布并不能完全过滤掉酸雾,他仍然感到胸腔一阵阵的刺痛,咳嗽不止,呼吸也变得异常困难。视线也变得模糊,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灰蒙蒙的酸雾之中。这种无形的威胁,比他之前遇到的任何变异生物都要可怕,因为它无孔不入,直接攻击着他最脆弱的生命线。

林羽知道,他不能继续留在洞口。这里的空气已经充满了致命的酸雾。他必须迅速退入山洞深处,寻找一个更安全的区域。他强忍着胸口的剧痛和持续的咳嗽,踉跄着向山洞内部跑去。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刀割。

他跑过试验田,跑过储存区,一直深入到山洞最深处。这里的光线更加昏暗,空气也更加稀薄。他跌跌撞撞地靠在一块冰冷的岩壁上,大口喘息着。胸口的灼痛感虽然有所缓解,但咳嗽仍然间歇性地袭来。

就在他以为无处可逃时,他突然发现,头顶上方有一道细小的岩缝。这条岩缝非常狭窄,几乎难以察觉,但在酸雾弥漫的洞穴深处,它却显得异常突出。林羽感到一丝希望,他尝试着将脸凑近岩缝,用力吸了一口气。

奇迹发生了!从岩缝中吹出的空气,虽然微弱,但却异常清新,没有丝毫酸雾的刺鼻味道。林羽感到一股久违的清凉涌入肺部,咳嗽也奇迹般地平息了下来。他立刻意识到,这道高处的岩缝,竟然能够天然地隔绝酸雾!

林羽欣喜若狂。他仔细观察这条岩缝,发现它位于山洞的最高处,而且内部似乎连接着一个更小的、相对封闭的空间。由于空气密度不同,酸雾往往会沉降在较低的区域,而这条高处的岩缝,则成为了一个天然的“避难所”。虽然这里的氧气相对稀薄,长时间停留可能会感到头晕,但至少能够让他在这致命的酸雾中存活下来。

他立刻用一块大石头作为垫脚,努力爬上岩缝。岩缝内部的空间非常狭窄,他只能勉强蜷缩其中。但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酸雾的威胁被彻底隔绝,他终于可以畅快地呼吸。他将这个重要的发现记录在“败者之碑”上:“酸雨蒸发形成酸性雾气,林羽用湿布捂口鼻仍咳嗽不止,被迫退入洞内深处——发现洞内高处岩缝天然隔绝酸雾(氧气稀薄但可存活)。”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绝境逢生,并找到生存机会的真实记录。

这次“酸雾杀机”的经历,让林羽对末世环境中隐形威胁的认识更加深刻。他意识到,即使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也必须时刻警惕更深层次的风险。同时,他也再次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避难所。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这条高处岩缝虽然能隔绝酸雾,但其空间狭小,氧气稀薄,并不适合长期居住。他需要找到一种更可持续、更舒适的避难方法。他开始思考,是否能利用山洞的天然结构,在更低矮的区域建造一个能够抵御酸雾的“安全屋”?或者,能否找到一种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从而净化整个山洞的空气?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酸雾的形成机制。他知道,酸雨蒸发是酸雾的直接原因。他需要更精确地预测酸雨的降临时间和强度,以便提前做好防护。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利用山洞内部的温差,或者更大型的通风系统,是否能够引导气流,将酸雾排出山洞,或者稀释其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