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网旗下网站: 湖北专升本网 -我们只做专升本(专注十年);国家工信部网站备案 网站实名:湖北专升本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资讯 > 普通专升本 > 正文

2023年湖北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北理工学院《国际贸易概论》(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国际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主要由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两大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主流理论、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主流理论、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措施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在毕业后从事国际经贸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考核的基本要求

1.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对国际贸易发展概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对国际贸易主流理论观点的掌握情况;

3.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对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措施的掌握情况;

4.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现象的基本能力。

三、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1.考核形式

考试(闭卷、笔试)。

2.考核方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150分试卷。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主要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主流理论与政策措施的掌握情况;主观性试题主要采用简答题、综合分析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现象的基本能力。

四、考核内容

第一章 导论

1.掌握国际贸易的含义及产生条件,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其比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结构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专业化系数与比较优势指标等)。

第二章 国际分工

1.了解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形式。

2.了解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3.掌握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理论评价(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

4.掌握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观点(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产业内分工学说等)

第三章 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1.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构成。

2.掌握世界市场货物的主要交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拍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3.掌握贸易条件指数的含义、类型、计算及其经济意义。

第四章 对外贸易政策

1.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2.掌握重商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     

3.掌握李斯特关税保护政策与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与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比较。

4.掌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背景及主要观点。

第五章 关税

1.掌握关税、关境、海关的含义及特点。

2.掌握最惠国税、特惠税、普惠税的含义及特点。

3.掌握“双反一保”(倾销与反倾销税、补贴与反补贴税、保障措施)贸易救济措施的含义及实施条件。

4.掌握关税征收的基本方法与计税标准。

5.能够比较关税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的区别并说明其政策意义。

6.能够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相关知识分析国际贸易摩擦现象并提出应对方法。

第六章 非关税壁垒

1.掌握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及特点(进口配额制的含义及分类;自愿出口配额制、歧视性政府采购、专断的海关估价等)。

2.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形式。

3.掌握市场准入壁垒、贸易便利化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4.能够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知识分析国际贸易摩擦现象并提出应对方法。

第七章 贸易促进措施

1.掌握主要出口促进措施的含义及特点(出口信贷及其类型、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补贴)。

2.掌握特殊经济区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

3.能够运用特殊经济区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殊经济区的发展实践。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1.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形式及其区别(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2.了解当今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概况(欧盟、东盟等)。

3.能够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实践。

第九章 世界贸易组织

1.了解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及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及最新进展。

五、各部分内容近似分值

考试内容

涉及的章节

分值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第一、三章

20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四章

40

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

第四、五、六、七章

60

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世界贸易组织

第八、九章

30

150

 

六、试卷结构
    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5.综合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六、参考教材

薛荣久主编、崔凡、杨凤鸣副主编.《国际贸易(第七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

湖北理工学院《教育学》专升本

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教育学》是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发展史、教育规律、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法规、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分析、思考教育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生学习教育学科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考核的基本要求

1.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对教育学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3.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情况;

4.全面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教育学的态度和教育情怀情况。

三、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1.考核形式

考试(闭卷、笔试)。

2.考核方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150分试卷。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可采用判断题选择题解释题简答题等题型,主要考核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常识;主观性试题可采用辨析、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内容

 

1.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和教育思想

第一章 教育的概述

1.识记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和本质

2.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

3.把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的相互关系;

2.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整体把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律)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理解人的发展的含义;

2.全面把握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辨证分析因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3.掌握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的原因及其条件;

4.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5.整体把握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律)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

2.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制约性;

3.把握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目的的重要论述

4.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5.运用教育目的和素质教育的理论,分析现实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育制度与法规

1.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了解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把握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3.理解教育法规的概念;

4.了解我国教育法的法源我国教育法规体系

5.理解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6.关注我国最新的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与学生

1.明确教师的角色和任务理解教师劳动特点,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2.握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我国近几年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

4.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5.把握师生关系的概念、特点,知道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程

1.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分类及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2.掌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有关概念;

3.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4.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变化

教学(上)

1.掌握教学的概念;

2.明确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3.理解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等几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4.掌握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

5.了解讨论法、练习法等常用方法重点掌握教授法谈话法及其运用要求;

6.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分析实际教学案例

第九章 教学(下)

1.了解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掌握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2.了解课的类型与课的结构掌握教师备课的内容及其方法,灵活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教学模式概念及特点;

4.掌握教学评价的种类和方法;

第十章 德育

1.掌握德育的概念理解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2.了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参见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3.理解分析德育过程的规律

4.掌握各项德育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

5.掌握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行为训练自我修养、品德评价等主要德育方法

6.能运用所学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分析实际教育案例

7.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径广义和狭义),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和意义

第十 班级管理

1.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

2.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懂得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

1.理解教育研究的概念及其意义

2.把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3.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4.熟悉教育研究主要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五、各部分内容近似分值

考试内容

涉及的章节

分值

教育史基本常识(教育理论教育家及其作品

绪论

10

教育政策与法规

2、3、4、5、6、7、10章

20

教育的宏观原理

1、2、3、4、56

40

课程与教学

7、8、9

40

德育与班级管理

1011

30

教育研究方法

12章

10

 

150

六、教材与参考材料

1.教材:

《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参考教材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国家级规划教材.

七、试卷结构(参考)
    1.选择题20

    2.解释题20
    3.辨析20

4.简答题20

5.论述题30
6.分析题(共40分)

 

撰写人:谢志斌       审核人:胡邦岳      时间:2023年3月10日

                                               《中国现代文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中国现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中文专业文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这一课程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脉络,掌握1917--1949年间中国文学主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活动、文学流派与重要的作家作品,要求学生能对对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阅读、分析与评价。

课程设置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余年间的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掌握重要作家与作品,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文学观、历史观、价值观来评价相关的文学时间与作家、作品。

二、考核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现代性特征和基本发展脉络;能够掌握重要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及其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并能运用中外文艺理论以及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历史观对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品读、分析与评价。

三、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1、考核形式

闭卷

2、考核方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150分试卷。题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可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主要考核文学史的基本常识;主观性试题可采用简答、材料阅读分析题、论述题等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对文学流派与文学作家的评价与分析能力。
四、考核内容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1、《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

2、白话文学与人的文学;

3、五四文学论争、文学革命的实绩、历史意义;

4、主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1、20年代小说概述;

2、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3、叶绍钧的创作;

4、重要作品:郁达夫的《沉沦》、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 

第三章  鲁迅

 1、鲁迅现代小说的创作贡献;

2、《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

3、《野草》的篇目及其创作特色;

4、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伤逝》、《孤独者》、《秋夜》、《这   

样的战士》。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1、郭沫若的艺术观与文学主张;

2、《女神》的艺术特色及创作贡献;

3、“新格律诗”的美学特征;

4、闻一多、徐志摩的创作概况与诗歌特色;

5、初期的无产阶级革命数个

6.重点作品:胡适的《老鸦》、郭沫若的《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闻一多的《死水》《红烛》《发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偶然》《沙扬娜拉》,殷夫的《血字》。

第五章   20年代散文、戏剧

1、周作人的“美文”及其创作特色;

2、朱自清抒情散文创作特色;

3、冰心的散文。

4、田汉20年代的戏剧代表作。

5、重点作品:《乌篷船》、《故乡的野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荷塘月色》、《笑》、《谈生命》。

第六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1、左翼文学思潮;

2、左联的兴起、发展与主要业绩;几次文学论争。

第七章30年代小说(一)

1、“新感觉派小说”重要作家、作品与整体艺术特色;

2、丁玲、张天翼的该期代表作;

3、重点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华威先生》、《上海的狐步舞》、《梅雨之夕》、《夜总会的五个人》。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二)

1、茅盾的创作历程与创作贡献;

2、《子夜》的创作特色与艺术成就;

3、“社会分析小说”。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三)

1、老舍该期创作的主要作品;

2、《骆驼祥子》的内容、人物、主题与艺术特色。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四)

1、巴金的创作历程;

2、《家》中的人物塑造与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1、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2、《边城》的内容、主题与艺术特色。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诗

1、戴望舒的现代诗歌创作贡献;

2、重要作品:戴望舒的《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寻梦者》《我的记忆》、卞之琳的《断章》、金克木的《生命》

第十三章  30年代散文

1、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2、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创作。

第十四章30年代戏剧

1、曹禺话剧的创作资源与创作成就;

2、重点作品:《雷雨》《日出》。

第十五章  40年代的文学思潮

1、国统区文学发展情况与几次大的文学论争;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十六章  40年代小说

1、 沙汀的创作;

2、《围城》的主题意蕴与艺术风格、特色;

3、张爱玲的创作;

4、重点作品:《在其香居茶馆里》、《围城》、《倾城之恋》、《金锁记》。

第十七章 现代通俗小说

1、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创作。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1、艾青的创作;

2、九叶诗派的创作特色;

3、重点作品:艾青的《手推车》《我爱这土地》辛笛《风景》、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散文

1、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2、《屈原》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

1、赵树理 “评书体小说” 的创作贡献;

2、《小二黑结婚》;

3、孙犁的《荷花淀》。

五、各部分内容近似分值

  

涉及的章节

  

文学史基本常识(文学思潮、文学活动、作家、作品)

全部的章节

30

现代小说的阅读与理解

2、3、4、7、8、9、10、11、16、20  章

40

现代诗歌的阅读与理解

4、12、18章

30

现代散文的阅读与理解

5、13章

30

现代戏剧的阅读与理解

14、19章  

20

        

150

 

参考教材与参考材料: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8)》()(第4版), 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月出版。

参考材料:《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13(两卷本) 上册 ,朱栋霖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月出版。

 

 湖北理工学院《英语听力》(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英语听力课系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听力发展,为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听力基础。

    在本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听力技能为主线,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考核的基本要求

本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为了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试考生在听的过程中的敏捷反应、准确辨别、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信息处理以及记录和记忆等能力,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必须确保英语专业“专升本”考试的可信度与有效性,有利于选拔优秀专科生入学,促进外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本考试同时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三、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1.考核形式

考试(闭卷、笔试)。

2.考核方法

考试时间70分钟,150分试卷。测试内容包括大部分:听写,新闻听力,长、短对话,短文听力理解,微型讲座(Talk)。

 

四、考核内容

1. 听写

要求学生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18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该题中短文共读四遍,第一、四遍为正常语速,第二、三遍为慢速。

2. 新闻听力

要求学生能在10分钟内听懂若干段包含VOABBC的新闻,每段新闻后有若干道小题,该部分约为10题,录音语速约为每分钟120个单词。听力材料只读一遍。

3. 长、短对话听力理解

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长短不同的谈话,理解大意,找出对话的时间、场景、人物、因果关系等要素。本题包括短对话约为10个,长对话约为3个。

4. 篇章听力理解

要求学生能听懂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等,并能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最佳答案。本题包括三篇短文。

5.微型讲座

本部分由一个约500个单词的微型讲座和一项填空任务组成,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填空任务。

                                            

五、各部分内容近似分值

 

考试内容

涉及的章节

分值

听写

以考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尤其是听力技巧的运用,不局限于具体教材及章节

30

新闻听力

20

长、短对话听力理解

40

篇章听力理解

30

微型讲座

30

150

 

六、教材与参考材料

以考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不局限于具体教材

 

七、试卷结构

1. 听写(词数180词,共30分)

2. 新闻(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

3. 长、短对话听力理解(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

4. 篇章听力理解(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

     5. 微型讲座(填空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湖北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先修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验教学环节,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和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在机械类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设计机械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掌握传动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要求

1.掌握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常用材料、应用等基本知识;

2.掌握机构的运动特性、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简化计算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3.能综合运用各种机械零件和各种机构的知识,掌握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一)绪论

机械及其组成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性质和任务和学习方法,机械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重点:机械的组成,机械、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二)平面机构自由度

机构组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自由度的概念及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计算机构自由度时的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三) 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重点压力角、传动角、极位夹角、死点位置等概念,了解死点位置在机械中的应用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扩展对连杆机构的认识。

(四)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的轮廓设计;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滚子半径的选择、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凸轮基圆半径的选择。

重点:图解法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压力角、基圆半径对凸轮机构受力及尺寸的影响,滚子半径与理论廓线最小曲率半径的关系。

(五) 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重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其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端面与法面参数的关系。

(六) 轮系

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及混合轮糸传动比的计算

重点: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方法。

(七) 联接

螺纹联接类型、预紧和防松;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轴毂联接:键联接类型及特点、键联接类型选择和平键的强度验算。

重点: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熟练掌握螺栓联接的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八)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齿轮传动的精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强度计算、齿轮传动的润滑。

重点: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熟练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方法。

(九) 带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及特点;V带与V带轮;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的张紧及维护。

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速度分析和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基本理论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参数选择原则。

(十)

概述: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步骤、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重点轴的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轴的强度计算。

(十一) 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代号及选用;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配合、装拆、润滑及密封。

重点:滚动轴承代号,掌握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十二) 联轴器

联轴器、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重点:掌握联轴器的选择方法。

 

四、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主要考核内容:

(1) 基本题:考察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基础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程度。

(2) 设计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

(3) 综合分析题:考察学生对机械系统方案与受力特点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4) 综合设计性题:包括传动方案创新设计分析、轴系结构组合设计等,考核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机械设计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考核题型:基本题、设计计算题、综合分析题和综合设计型题等。

4、试卷内容比例:   填空 15%    约选择 10%     作图  约 15%    

简答 20%    分析计算设计题 40%

试题难易比例:较容易题 60%    中等难度题 30%    较难题 10%

 

五、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 柴鹏飞 赵大民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8    

六、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 周亚焱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2   

《机械设计基础》 芦书荣 周培 主编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8.7   

 

 

 

                                                 

网上报名登记
升学类型: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目前身份:
联系电话:
联系QQ:
报考学校:
报考专业:
时间:
备注:

Copyright © 2008-2022 www.hbzsbw.cn 湖北专升本网(武汉博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统一报名服务电话:027-86985675
咨询QQ: 1355168762 邮箱:1355168762@qq.com
全天24小时服务热线 : 027-86985675, 15527641931(微信同号)(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
报名地址:武汉工程大学(雄楚大街BRT荣院站)科技孵化器大楼12楼1210办公室
公交路线:586路、556路、715路、738路、811路、625路、572路
地铁:2号线杨家湾C出站口出,再向前走200米即到武汉工程大学科技孵化器大楼
技术支持与运维:武汉博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鄂ICP备15023303号-2
027-86985675
  • 专升本:
  • 成教:
  • 网教:
  • 自考:
  •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1319号